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革兰氏染色法(原理、方法和意义)
点击次数:547 发布时间:2014-11-27
 
革兰氏染色法
 
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,这种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麦医生汉斯·克里斯蒂安·革兰(Hans Christian Gram,1853年-1938年)于1884年所发明,最初是用来鉴别肺炎球菌与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间的关系。
 
未经染色之细菌,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,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阳性紫色阴性红色。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,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,而用以分类鉴定。
 
实验原理
 
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,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,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、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,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,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,再加上它不含类脂,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,,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,使其仍呈紫色;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、外膜层类脂含量高、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,在遇脱色剂后,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,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,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,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,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。
 
致病菌
 
如: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色溶血性链球菌、肺炎球菌、白喉杆菌、炭疽杆菌等 属革兰氏染色阳性菌。
 
百日咳杆菌、大肠杆菌、伤寒杆菌、痢疾杆菌、霍乱弧菌、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、淋病双球菌等 属革兰氏阴性。
 
所以根据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性质,可以缩小鉴定范围,有利于进一步分离鉴定,以对疾病做出诊断。又由于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同,革兰氏染色尚可做为选用抗生素的参考。
 
实验方法
 
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、媒染、脱色、复染等四个步骤,具体操作方法是: 
1)涂片固定。 
2)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。 
3)自来水冲洗。 
4)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。 
5)水洗,用吸水纸吸去水分。 
6)加95%酒精数滴,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,20秒后水洗,吸去水分。 
7)蕃红梁色液(稀)染2分钟后,自来水冲洗。干燥,镜检。
 
染色结果
 
革兰氏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色,负反应菌体都呈红色。
 
临床意义
 
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于:
 
1、鉴别细菌
 
2、选择药物
 
3、与致病性有关: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外毒素,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内毒素,两者的致病作用不同。
 
 
上海士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:上海市宝山区锦乐路 网址:www.shfeng-edu.com 编码:201900
 联系人:赵经理 电话:021-56640936 手机:13122441390 15900755943 ICP备案号:沪ICP备12022871号-3 GoogleSitemap
 
座机:
021-56640936
手机:
15900755943
13122441390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